大峨眉交旅融合先行示范区暨交通强市试点建设乐山行动方案
大峨眉交旅融合先行示范区
暨交通强市试点建设乐山行动方案
2023年8月
目 录
一、编制背景…………………………………………………4
二、总体要求…………………………………………………5
(一)指导思想…………………………………………5
(二)基本原则…………………………………………6
(三)建设范围…………………………………………6
(四)建设目标…………………………………………7
三、主要任务…………………………………………………8
(一)打造立体开放的旅游快进网……………………8
(二)打造成环成带的全域慢游网……………………10
(三)提升运游服务……………………………………16
(四)创建多元融合的交旅产业………………………20
(五)探索全要素“交通+文旅”发展新机制………24
四、保障措施…………………………………………………26
(一)加强组织领导……………………………………26
(二)细化任务分工……………………………………26
(三)强化要素保障……………………………………26
(四)加强督导考核……………………………………27
一、编制背景
2019年4月,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大力发展文旅经济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旅游强省的意见》,首次提出建设大峨眉、大九寨、大熊猫等十大知名文旅品牌,推动文旅与交通融合发展。2021年1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四川省“十大”文化旅游品牌建设方案(2021—2025年)》,进一步明确了大峨眉、大九寨等文旅品牌建设路径和目标。为进一步推动交通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完善立体综合旅游交通网络,交通运输厅于2021年、2022年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全省交通运输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四川省“十四五”交通运输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实施方案》等文件。2022年3月,交通运输厅、文化和旅游厅联合牵头,正式启动《大峨眉交旅融合先行示范区建设方案》编制工作,大峨眉交旅融合先行示范区作为全省首个交旅融合先行示范区率先推出。2022年8月,交通运输厅、文化和旅游厅联合召开大峨眉交旅融合先行示范区建设座谈会,会议要求加快编制乐山行动方案,项目化、清单化推进大峨眉交旅融合发展;2022年9月,市交通运输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按照座谈会精神开展项目对接工作;2023年1月,省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大峨眉交旅融合先行示范区建设方案》,乐山行动方案编制工作进一步提速;2023年2月至4月,市交通运输局组织编制工作专班赴各县(市、区)开展调研并多次与相关部门讨论研究,广泛征求各方意见;2023年5月,大峨眉交旅融合先行示范区建设推进会在峨眉山市召开,会议进一步明确工作任务、强化工作协同、创新工作举措,提出加快推动交通与旅游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力争为全国全省交旅融合发展创造经验、提供样板。
四川省综合交通建设和运输协调领导小组于2022年7月启动第二批交通强市试点建设申报工作;经综合研判,我市于2022年10月正式向省综合交通建设和运输协调领导小组报送交通强市申报文件;2022年11月,省综合交通建设和运输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文件同意乐山市开展第二批交通强市试点建设工作;2022年12月,交通运输厅批复同意《乐山市交通强市试点实施方案》,标志着试点工作全面启动。
为统筹做好大峨眉交旅融合先行示范区建设和交通强市试点建设工作,推动交通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助力乐山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特制定本方案。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和省委十二届二次、三次全会决策部署,紧扣市委“产业强市、旅游兴市”实践定位和“345”工作思路,围绕“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总体目标,以旅客“进得快、游得广、玩得好”为导向,以重大项目为牵引,协同构建“核心景区带动、慢游环线辐射、全域旅游渗透”的交旅融合新态势,切实增强游客体验感、群众获得感,促进巴蜀文化影响力、区域协同带动力、文旅产业竞争力、优质产品供给力和文旅综合支撑力的系统提升,为谱写美丽中国乐山篇章提供坚实支撑和有力保障。
(二)基本原则。
服务大局,创新发展。坚持“稳就业、惠民生、促发展、保安全”基本要求,以交通带动文旅,以文旅反哺交通,积极探索交通运输与文化旅游跨行业融合新机制,创新跨区域项目建设管理运行新模式,为推动交旅融合发展积累经验、提供示范。
以人为本,惠民发展。坚持提升出行体验,不断丰富旅游交通产品,着力优化旅游服务品质;坚持为民利民惠民,深度拓展交通服务设施功能,兴旺沿线产业,扩大群众就业,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共同富裕。
统筹协调,融合发展。坚持世界眼光、高点定位,统筹考虑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全要素需求,系统强化“公铁水空”各交通方式有机衔接,有效整合区域交通、文旅资源,推动交通运输与文化旅游的相互促进、联动发展、转型升级。
绿色智慧,低碳发展。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注重自然协调、适度开发,打造信息化交旅融合型管理体系,支持旅游公路低碳建设、绿色运行,实现旅游交通智慧共享精准服务,支撑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和“双碳”目标实现。
(三)建设范围。乐山市全域,实施期限为2023—2025年。
(四)建设目标。
围绕大峨眉文旅品牌总体布局,着力构建综合立体快进网和亦路亦景慢游网、品质卓越的运游服务体系和业态兴旺的产业生态体系。到2025年,快进慢游交通网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基本实现“主要景区高速直达,全域慢游顺直畅达,乡村旅游联网通达”;运游服务显著提升,游客“游得畅、玩得好”,体验感显著提升;交旅产业多元融合,群众“增收入、得实惠”,获得感持续提升。成功打造“佛国仙山·乐行嘉州”全域交旅融合品牌,为乐山加快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发挥先行引领作用。
旅游快进立体开放。形成以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民用航空为主体,新建成高速公路150公里,纵贯南北、畅联东西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基本形成,东西南北客源地均有3条及以上建成或在建快进通道联系,联动“大熊猫”“大遗址”“大竹海”“大贡嘎”“大灌区”等旅游区域。“航空+高铁+高速”联运大通道更加完善,基本形成联通全球、畅达全国的综合立体快进网。
全域慢游成环成带。形成以旅游风景道、旅游航道为主体,新建成普通国省干线150公里,通景公路全部达双车道四级及以上水平;成渝黄金水道岷江段基本贯通;慢游交通成环成带,具备条件的4A级及以上景区实现双进双出;农村公路全面畅通,旅游资源富集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建成一批主题鲜明、景观优美的乡村游线;打造一批具备国家级、省级旅游风景道潜质的精品项目。
运游服务体系。客运站场功能更加多样,运游服务网络更加便捷,旅游厕所建设管理更加完善,公路安防能力显著增强,旅游交通服务一体化、信息化、品质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基本实现主要景区“预约、限流、错峰”管理全覆盖。
产业生态体系。创建一批主题服务区,开发一批旅游交通产品,公路沿线产业实现集聚发展,基本形成“以路联景、以路兴产、以路富民”的叠加效应,旅游交通经济和社会价值显著提高。创建具有较高知名度和显著影响力的乐山交旅融合总体宣传品牌和一批交旅融合特色品牌。
三、主要任务
2023—2025年,围绕快进旅游网和全域慢游网建设,基础设施、运游服务、交旅产业等全面推进,规划项目总投资超2000亿元,规划期投资600亿元。其中交通项目投资500亿元,拟争取中省补助70亿元、占比14.00%,吸纳社会投资298亿元、占比59.60%,地方自筹132亿元、占比26.40%;旅游项目投资100亿元,由各相关县(市、区)及管委会组织实施。
(一)打造立体开放的旅游快进网。围绕“融入大峨眉”的发展思路,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加快构建“四向五廊一机场”综合立体快进网,提升游客直达核心景区的通行效率。
1.建设成渝地区重要旅游机场。全面推进乐山机场建设,拓展覆盖全国和东南亚主要旅游城市的航线,力争国内航线达到10条以上、年旅客吞吐量60万人次以上,国内定期通航点达到30个左右。将乐山机场打造为大峨眉交旅融合先行示范区主要旅游机场。
2.构建四向五廊对外旅游通道。南北向加密成乐西攀通道,建成乐西高速、仁沐新高速、成乐高速扩容,加快建设天眉乐高速,力争开工建设成峨高速,进一步联系成都、宜宾、攀西地区,沟通陕西、甘肃、贵州、云南,联动“大熊猫”“大遗址”“大竹海”“攀西阳光康养旅游区域”;东西向贯通渝乐雅通道,建成峨汉高速,加快建设乐资高速,力争开工建设乐荥高速,协同推进渝自乐雅城际铁路,进一步联系自贡、内江、雅安,沟通重庆、康藏地区,联动“巴蜀人文旅游区域”“大贡嘎”。力争新增3条、达到15条对外陆路大通道,实现游客跨区域快速便捷通达。
专栏1 陆路快进通道 |
北向乐蓉走廊(7条):依托成昆铁路、成昆铁路复线、成绵乐城际铁路,以及成乐高速、仁沐新高速、天眉乐高速、成峨高速,联系成都,沟通陕西、甘肃,联动“大熊猫”“大遗址”“大灌区”等文旅品牌。 东向乐渝走廊(4条):依托连乐铁路、渝自乐雅城际铁路、乐自高速、乐资高速,联系自贡、宜宾,沟通重庆、贵州,联动“大竹海”等文旅品牌。 南向乐昆走廊(4条):依托成昆铁路、成昆铁路复线、仁沐新高速、乐西高速,联系攀西,沟通云南,联动“大贡嘎”“大香格里拉”等文旅品牌。 南向乐桂走廊(2条):成贵铁路、乐宜高速,联系川南,沟通黔中、北部湾、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联动“大竹海”“桂林山水”等文旅品牌。 西向乐藏走廊(4条):依托渝自乐雅城际铁路、乐雅高速、峨汉高速、乐荥高速,联系甘孜、阿坝,沟通青海、西藏,联动“大贡嘎”“大熊猫”“大草原”“大九寨”等文旅品牌。 重点建设项目:续建G4216仁寿经沐川至新市高速公路(沐川至新市段)、S66峨眉至汉源高速公路(金口河至汉源段)、G0512成都至乐山高速公路扩容、S7乐山至西昌高速公路(马边至昭觉段)、S7乐山至西昌高速公路(乐山至马边段)、S7天府新区经眉山至乐山高速公路、S48乐山至资中高速公路;力争开工S48乐山至荥经高速公路、S6成都(新津)至峨眉山高速公路。 |
(二)打造成环成带的全域慢游网。围绕“畅通全域网”的发展思路,充分挖掘整合文旅资源,结合普通国省干线、水上航线、农村公路提升和旅游化改造,构建“三环四带十一网”全域慢游网。
1.建设“三环四带”全域慢游网。围绕突出佛国仙山、禅茶圣地、三江山水、彝族文化、嘉州文化等主题特色,加快推进G348马边彝族自治县荣丁镇至苏坝镇段、S539峨眉山市龙池镇至九里镇段等普通国省道提升改造,打造全域旅游大环线、大峨眉旅游主环线、小凉山旅游主环线、大渡河研学旅游产业带、嘉州风情旅游风景带、岷江山水旅游带、峨眉河休闲度假产业带等7条旅游廊道,有效串联重要景区和经典文旅资源,打造精品自驾游线路、水上观光线路,促进大峨眉旅游资源规模化、集群化。
专栏2 “三环四带”精品慢游廊道 |
“三环” 全域旅游大环线:全长520公里,围绕我市主要旅游景区,串联乐山大佛、峨眉山、夹江天福观光茶园、大千纸故里研学园、东风堰—千佛岩景区、黑竹沟、沐川竹海、嘉阳·桫椤湖等2个5A、10个4A、12个3A级旅游景区和大渡河、岷江、青衣江、峨眉河等旅游资源,依托S428、S429、G245、S311、G348、S310、G213、S401等公路形成全域旅游大环线。 大峨眉核心区环线:全长160公里,以“佛国仙山”为主题,依托S308、S539、S429等公路,形成峨眉山景区高品质公路环线。 小凉山旅游圈环线:全长330公里,以南丝绸之路、大渡河绿水青山、马边河古彝为主题,串联黑竹沟、大渡河金口大峡谷、沐川竹海等6个4A、5个3A级旅游景区和大渡河、马边河等旅游资源,依托S309、G348、S311、G213等公路形成小凉山旅游圈环线。 “四带” 大渡河研学旅游产业带:以峡谷风光为主题,依托G245、G348、S309等公路(全长140公里),串联乐山大佛、郭沫若故居、大渡河金口大峡谷等1个5A、3个4A、1个3A级旅游景区,整合沿线周边美女峰、大瓦山、大渡河等山地、森林、河流资源,开展峡谷观光、水上游船等活动。 嘉州风情旅游风景带:以嘉州生态文化为主题,依托G213、S103等公路(全长120公里),串联乐山大佛、犍为文庙、嘉阳·桫椤湖、罗城古镇、沐川竹海等1个5A、3个4A、5个3A级旅游景区和清溪古镇、花木科技园等旅游资源,开展生态观光、文化体验等活动。 岷江山水旅游带:以山水风光为主题,依托岷江航道,串联两岸乐山大佛、三苏祠、中岩等1个5A、5个4A、2个3A级旅游景区和平羌三峡等旅游资源,开展游船休闲度假、水上观光摄影、水上夜游等活动。 峨眉河休闲度假产业带:以运动休闲为主题,依托S308,串联峨眉山旅游景区、乐山乌木文化博览苑、四川旅博天地等1个5A,3个4A级、1个3A级旅游景区和苏稽古镇、《只有峨眉山》戏剧幻城等旅游资源,塑造“诗意峨眉河”品牌,积极发展运动休闲、美食休闲、音乐休闲、乡村休闲与度假,大力推进乡村景观提升,打造美食小镇、运动小镇、音乐小镇,构建乐山大佛和峨眉山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休闲度假长廊。 重点建设项目:续建G245金口河过境、G245峨边过境、S430沙湾过境等;新开工S310沐川县箭板至新凡段、S309马嘶溪大渡河大桥、S539峨眉山市龙池至九里段等。 |
2.打造乡村旅游示范“十一个县(市、区)十一网”。结合各县(市、区)景区景点、产业布局,奋力构建独具特色的主题乡村旅游网,推动农村公路联网成环、提质扩面,写好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按照“一片一主题、一片一特色”原则,完善乡村农旅产业环线,支撑市中区苏稽镇、犍为县罗城镇等天府旅游名镇,以及峨边彝族自治县黑竹沟镇底底古村、金口河区永和镇胜利村、夹江县马村镇石堰村等天府旅游名村成片发展;按照“一路一景观”,实施幸福美丽乡村路,打造以佛禅休闲度假为主题的峨眉山旅游风景道、以茶文化体验为主题的茶园风景道、以国防教育为主题的核产业园旅游风景道等乡村游线;因地制宜加强农村公路沿线农业景观带营造,增设简易服务区、港湾式停车带、慢游道等设施,带动沿线乡镇片区旅游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专栏3 乡村旅游示范“十一个县(市、区)十一网” |
(1)市中区,以山水、田园风光、生态农业为主题形成乡村旅游示范网。主要包含苏稽农旅融合产业环线,串联苏稽古镇、乌木博物苑、花舞嘉州田园综合体10多个产业、景点于一体的文化旅游走廊,全长约38公里;荔枝湾乡村旅游产业环线,串联悦来镇荔枝湾产业园区、平羌三峡、石鸭子、母猪石等多处景点,全长约36公里;岷东现代生态农业产业环线,有效促进沿线产业和乡村旅游业的协调发展,全长约75公里。 (2)沙湾区,以康养旅游为主题形成乡村旅游示范网。主要为峨沙康养走廊,串联峨眉南山片区、二峨茶寨、山水世界、美女峰、世外花乡等特色旅游景点,重点打造集休闲度假、康复疗养、避暑消夏、体验乡村风情等于一体的精品线路,全长24公里。 (3)五通桥区,以休闲农业、农耕文化为主题形成乡村旅游示范网。主要包含河西片区环线,串联西坝稻姜现代农业产业园、蔡金稻药现代农业产业园、石麟稻鱼现代农业产业园、石麟茶叶现代农业产业园、西坝美食小镇、桫椤峡谷交旅农融合环线等,全长约64公里;河东片区环线,串联牛华美食街区、牛华种养循环现代农业产业园、牛华粮经现代农业产业园、金山晚熟柑橘现代农业产业园、中国绿色硅谷核心区、竹根现代花木产业园、金粟果茶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全长约60公里。 (4)金口河区,以峡谷风光、山地运动、彝家新寨为主题形成乡村旅游示范网。主要为文旅融合环线,围绕大瓦山、大渡河金口大峡谷、八月林等景区景点,串联铁道兵博物馆,打造慢游体验型精品线路,全长约105公里。 (5)峨眉山市,以佛禅休闲度假、茶文化体验为主题形成乡村旅游示范网。主要构建峨眉山全域旅游大环线,串联峨眉山景区、峨眉南山国际旅游度假区、桂花桥农业大公园、嘉峨茶谷、太阳谷国际旅游康养度假区等“农工旅”优质资源,全长约180公里。 (6)犍为县,以古镇文化、花果赏摘、休闲度假为主题形成乡村旅游示范网。主要包含罗城古镇旅游片区产业路,串联罗城凉厅子茶旅融合现代农业园区、罗城惠田优质稻现代农业园区、金石井柑橘现代农业园区等,全长约78公里;嘉阳小火车旅游片区环线,串联小火车、芭蕉沟、桫椤湖等,全长约60公里。 (7)井研县,以生态致富、休闲观光为主题形成乡村旅游示范网。主要包含百里产业环线,串联晚熟柑橘现代农业园、大佛湖、优质水稻产业园区、研溪湿地公园、雷氏民居、长山湖等,全长约86公里;南部百里粮油走廊,串联井研县南部的宝五、千佛、三江、马踏、王村等乡镇,将井研优质水稻现代农业园区、“五粮”融合核心园区有效连接起来,全长约60公里。 (8)夹江县,以茶文化体验、田园观光、研学游、红色教育为主题形成乡村旅游示范网。主要包含茶旅融合环线(百里茶乡),串联超级服务区、茶文化博物馆、休闲养生村、天福观光茶园、川茶文旅小镇、新场工业园区、吴场工业园区等,全长约56公里;农旅融合环线(百里水乡),串联东风堰和跃进渠精华区、黄土水稻—泽泻(中药材)现代农业园区、甘江水稻+蔬菜现代农业园区等,全长约45公里;文旅融合环线(中国纸乡),串联大千纸故里、夹江竹纸制作技艺、马村非遗博物馆文家乐民宿群,全长约15公里。 (9)沐川县,以康养避暑、花木观赏为主题形成乡村旅游示范网。主要为辛夷花森林避暑康养走廊,串联沐溪镇石围村、辛夷花景观区,形成集自然风光、乡村旅游于一体的旅游走廊,全长约60公里。 (10)峨边彝族自治县,聚力“三区联动”,加快城乡融合,形成串联城区、园区、景区的交通循环路网体系。主要包含城区内环—以康养观光、森林探秘为主题形成乡村旅游示范网,有黑竹沟旅游环线和太阳坪康养旅游环线,全长约14公里。产业中环—串联沙坪镇背峰山公园、毛坪猕猴桃、新林、杨河一线天、新场高山蔬菜等资源,有沙坪至毛坪环线新林茗新至杨河仲子段和新林茗新至峨边南站段,全长约40公里。旅游外环—以黑竹沟景区为中心、有效串联平等、新林、大堡、金岩、黑竹沟、勒乌林竹产业、旅游资源,有平等至新林、新林至大堡、大堡至大杜鹃池三段,全长约120公里。 (11)马边彝族自治县,以产旅融合、民族特色为主题形成乡村旅游示范网。主要包含北部农旅融合环线,串联马边磷化工特色工业集中区、红椿乡村振兴示范村,以及劳动镇石梁茶叶、荣丁猕猴桃、下溪镇金马皮球桃等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全长约93公里;东部文旅融合环线,串联马边黄连山、金凤山、马边御茗院等森林康养基地,以及荍坝茶叶园区、民主绿色工业示范区、马边县玛瑙苗寨旅游景区,全长约76公里。 |
3.推动通景公路旅游化主题特色打造。按照“一线一特色”原则,结合景区特色以及通景公路沿线自然风情、人文特点,从高速公路互通出口或县城出口到景区进行通景公路主题化、旅游化提升,营造宜行宜游、路景融合的旅途体验。依托大峨眉交旅融合先行示范区主题环线打造,推动S428夹江县段打造“中国纸乡”、G348市中区段打造“凌云大佛”、S308峨眉山市段打造“灵秀峨眉”等主题路线;以“佛国仙山”为主题打造天下名山经龙池至核桃坪景观大道;围绕黑竹沟、大渡河金口大峡谷、罗城古镇等重点4A级旅游景区,将S309峨边段打造“神秘北纬30°”、G245金口河段打造“峡谷风光”、X050罗城段打造“船型名镇”、X064犍为段打造“茉莉花海”、S428夹江兰坝至金沙段打造“峨眉山华头旅游大峡谷”等主题特色通景公路。
4.打造成都平原水上旅游高地。全面推进岷江港航电综合开发,贯通“成渝黄金水道”,大力发展水上旅游,协同成都、重庆等地打造游轮精品线路,打通水上游客通道。岷江老木孔航电枢纽建成后,综合开发库区25平方公里湖面及毗邻水岸,打造乐山水上会客厅新名片。同时积极推动优势水域资源打造旅游航道。充分利用岷江、大渡河、青衣江、沐溪河等水上旅游特色资源,推进具备条件的航道打造成为旅游航道,有序发展内河游轮旅游,打造综合立体的山水画廊。大力发展水路旅游客运,加快龙溪口库区沐溪河旅游航道、铜街子库区旅游航道、青衣江旅游航道等水上航道建设,将其打造成“功能完善、内涵丰富、便捷舒适、安全绿色”的高品质国内水上旅游客运精品航线标杆,培育特色突出、品质精良、游客满意的水路旅游客运品牌。结合地方特色,积极培育更多的城市景观游、自然景观游、特色文化游等水上旅游客运航线,开通老城区至乐山大佛等横渡旅游,丰富交旅融合产品供给。
(三)提升运游服务。
1.推进旅游高速公路特色服务区建设。提升重要节点旅游功能。加强对服务区、停车区、交通枢纽等节点服务功能和经营业态的策划设计,注重主题特色挖掘,体现当地文化和民俗风情,将重要交通节点打造为旅游目的地和周边景区的迎客门户。针对交通量大、区位条件好、在地资源多的服务区,叠加产品展销、特色美食、休闲娱乐、汽车营地、文化旅游、信息服务等经营业态。全方位对以“交农旅”为主题的成乐高速夹江天福服务区进行提升,打造与乐山大佛和峨眉山衔接联动,融入非遗展销、特色餐饮、教育培训等功能的服务区“综合体”。建设以“古镇文化”为主题的仁沐新高速罗城服务区。
2.因地制宜推进干线公路服务区、旅游风景道驿站等设施建设。推动干线公路及旅游风景道沿线,综合考虑场地条件、路侧旅游资源、已有设施等因素,因地制宜设置服务区、驿站、简易自驾车、房车营地等设施,为沿线和出行群众提供必要的停车、休憩、如厕、购物、观景、养生等服务。结合路段交通流量、功能定位、游客出行需求等因素,因地制宜对公路沿线配套设施进行分类分级打造。规划建设S308荷叶湾服务区、G245峨边马嘶溪综合服务区、S309亥子坪服务区等,服务设施建设与文化、党建等品牌相融合,形成“一站一主题、一站一特色”。
3.有序推进观景平台、停车港湾等设施建设。结合场地实际条件及观景需求,在旅游公路路侧因地制宜设置一定数量,各具特色,具有个性创意的观景平台和停车港湾。其中,观景平台应具备停车、观景、拍照等基本功能。在坚持安全环保、灵活设计的前提下,宜采用单侧式、跨路架空式、连续式、分离式等方式设置。为提升游客出行满意度和体验感,可在路侧适当位置设置一定数量的停车港湾,满足车辆临时停靠、观景、拍照及休憩等需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缓解高峰时期车辆拥堵。
4.完善更加清晰的标识引导系统。推动公路沿线旅游交通标志与基础设施统一规划、设计,形成风格统一的外形设计,并充分体现区域人文特征及旅游特色,实现旅游交通标志规范、清晰明确、快速识别。加快慢游交通标识标牌数字化建设,动态显示路况、限速等旅游交通信息,及时预警和引导自驾游客合理选择行驶路径。推动机场、火车站、汽车站等共享景区状态数据,向来乐旅客及时推送景区客流、交通路况、环境气候等信息,方便出行游客合理选择路线、规划行程。
5.强化旅游运输低碳供给。“站变绿”,鼓励客运站场光伏建筑一体化改造,构建“分布式光伏+储能+微电网”的自给能源系统,探索建设“近零碳”客运站。“车变绿”,加快旅游客运装备低碳转型,推进旅游客车、公交车、观光车、游轮电动化,鼓励自驾车辆、租赁车辆电动化。“线变绿”,推动客运枢纽站场、高速公路服务区、国省干线服务区、重要停车区因地制宜建设充(换)电设施,支撑打造低碳示范线路。
6.协同推进综合客运枢纽和旅游集散中心建设。合理规划布局客运枢纽,努力打造集铁路、民航、公路、城市交通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力争实现多种交通方式无缝换乘。支持具有旅游需求的客运枢纽向“运游结合”发展转型,推进“客运枢纽旅游集散中心综合体”建设,改造升级枢纽内旅游信息服务系统、标识引导系统等设施,鼓励在枢纽区域设置满足“落地自驾、异地还车”的自驾车租赁点,鼓励开展预约租车、定制包车等个性化旅游运输服务,强化老年人咨询、指引等帮扶服务力度。推动空铁协同,加快机场高速建设,实现航空旅客直达主要景区,构建“航空+高铁+高速”大通道。升级改造乐山高铁站场,并推动乐山肖坝、峨眉山景城旅游集散中心等客运枢纽站场综合开发,建设集“旅游集散+消费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服务综合体。推动雷洞坪旅游车站等客运站场转型升级,增加吃、住、娱、购等功能。加快乡镇综合运输服务站开发利用,拓展农产品展示、销售、邮递等功能。
7.探索建立游客一站式、一票制便捷出行服务系统。加强服务景区客流的公共交通运输组织,支持开辟机场、火车站、客运站、公交站通往重点景区的旅游客运专线、旅游直通车或公交线路,打通直达景区地面运输“最后一公里”。推动各种交通方式有效衔接,实现水陆空铁“零”换乘。引导客运企业与旅行社、酒店、景区等合作,推出“车票+门票”“车票+住宿”等形式,形成集公众出行、游客集散、旅游休闲于一体的一站式、一票制便捷出行服务体系。设置异地候机楼,调节高铁班次,开行直达4A级及以上景区的联程旅游直通车,开展“行李直挂”等增值服务,“车票+门票”等一票制优惠服务。积极推进联程运输信息共享,探索公铁空运输服务“一站购票、一码(证)通行”,推行电子客票等。
8.鼓励旅游客运市场创新发展。鼓励在黄金周、小长假等重大节假日期间开通定制旅游线路。增强城乡客运线路服务乡村旅游的能力。鼓励企业大力发展精品旅游班线、包车旅游客运和定制公交,提供互联网个性化运输服务。支持运力闲置的客运班车向旅游包车转型,探索中小型旅游包车车型的准入。进一步规范旅游客运服务标准。探索当地特色元素与公共交通工具深度融合。
9.推动乡村运输服务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集约共享的乡村运输“金通工程”融合发展体系,以客运、邮快、物流、旅游为核心,推动实现“金通工程”全覆盖。有序推进城乡公交线路向重点村镇延伸和农村客运公交化改造,发展特色农业公交,合理布局县、乡、村三级物流节点体系,落实乡村客运公益属性,完善政策支持和考核保障,实现乡村运输可持续发展。同步完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机制,推进县级公路机械化养护、应急保通中心、养护管理站、乡镇交管站和村级管养队伍建设,全面推行农村公路路长制。
(四)创建多元融合的交旅产业。
1.深化全域旅游资源开发。深入挖掘、整合域内旅游资源,创新旅游融合方式,优化旅游产业空间布局,提升旅游产品品质,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将乐山打造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中最闪亮的明珠,建设成为最具国际范、中国味、巴蜀风、嘉州韵的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对大渡河金口大峡谷、沐川竹海等3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对峨秀湖旅游度假区、嘉州旅游度假区等国、省级旅游度假区,对峨眉山市罗目镇、峨眉山市高桥镇福田村等天府旅游名镇、名村,对永胜乡瓦山村、峨眉山市罗目镇青龙社区等国、省乡村旅游重点村(社区)、网红景点等,完善内部道路、接待中心、景区综合服务区、停车场等基础设施。
2.打造旅游交通消费走廊。坚持“修一条路、造一片景、富一方民”,丰富交通发展内涵,提升旅游消费质量,助力沿线经济增长。聚焦资源开发,有序推进高速公路乐山机场等综合枢纽、西坝等特色美食小镇“开口子”;探索“开放式”服务区,带动沿线特色文化旅游名镇、产业园区及旅游景区快速发展。聚焦景观提质,采取“借景、造景、融景”等手段,打造旅游品牌路、网红打卡路等场景吸引游客就地消费。聚焦文旅和特产营销,在公路两侧及服务区、收费站合理设置宣传营销,在服务区叠加酒店、旅行社等服务场所,提升沿线旅游景区知晓度和服务功能。聚焦富民增收,因地制宜建设“峨眉驿站”等普通公路服务区,集乡村特色产业加工体验、产品直供直销、民俗吃住体验、观景休闲、文旅产业创客等为一体,提升游客体验感,带动沿线特色产业、特色农牧业发展。
3.开发精品旅游交通产品。沿旅游廊道发掘潜在消费热点,聚焦文化保护开发,挖掘成昆铁路铁道兵博物馆、乐西抗战公路博物馆、大渡河水运博物馆等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交通遗迹遗存,完善旅游线路与展示平台,增设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用好旅游风景道载体,举办具有国家级和国际级影响力的环大峨眉马拉松赛、山地定向越野赛、自行车赛等赛事,打造具有运动、健身等复合功能的主题线路,带动户外休闲旅游发展。
4.深挖后方市场价值潜能。用好交通文旅数据资源,拓展关联市场业务,实现营运创收。加强旅游交通数据追溯分析,开展规划理念、建设标准、运营规范等核心环节技术研究,打造旅游交通产业基地和精品工程,创造经济新增长点。聚焦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拓展ETC(电子不停车收费)在停车场、加油站、服务区应用,强化数据分析提取、定向识别功能需求,为关联用户提供保险、加油、维修、营销信息,为交旅设施建设提供投资决策参考。
5.探索交旅新业态发展。坚持“融合、共享、开放”理念,探索发展峨眉南山索道,以空中观光为突破,拓宽旅游场景应用;以乐山机场低空航线为试点,率先开通低空旅游线路,着力构建乐山低空旅游网;积极培育篝火烧烤、森林酒吧、帐篷露营、自驾车营地等旅游公路沿线新业态;不断丰富“夜游三江”、金口河水上公路及铁道兵博物馆、嘉阳小火车等旅游交通产品,促进沿线研学旅游发展。
6.打造“交通+文旅”服务新名片。结合自然山水与地域文化特征,提炼相关元素,通过系统谋划与整体构思,提出乐山交旅融合对外统一宣传品牌,全面提升其在国内和国际上的整体形象和影响力。同时,采用统一的旅游风景道形象LOGO标识,用于路侧旅游交通引导与解说标识及旅游交通产品设计,不断提升旅游风景道整体形象,塑造品牌效应。打造旅游风景道、高速公路特色服务区等品牌IP。拓展宣传渠道,在高速服务区、出入口、收费站、高铁站、机场等投放乐山交旅融合宣传广告和宣传视频,推动高速公路实现4A级以上、国省道实现3A级以上景区标识牌全覆盖。开展联合营销,交通行业与沿线景区、酒店、旅游等消费性经济达成战略合作,并依托四川广电、抖音等社交平台打造交旅宣传推广新矩阵,形成立体宣传格局。充分发挥乐山交旅融合统一特色品牌的示范和引领作用,鼓励各县(市、区)通过遴选出能够充分展示特色自然环境、悠久历史文化、成规模产业、美丽乡村、特色道路景观等区域资源禀赋的一条或几条道路、一张或几张局域路网进行品牌创建,做好交旅融合品牌名称、宣传口号、品牌徽标、抽象轮廓符号及品牌衍生设计。通过品牌创建,不断聚集人气,发展旅游经济、振兴产业等服务。
专栏4 “交通+文旅”新名片 |
(1)做靓“铁路+旅游”名片。实施嘉阳·桫椤湖旅游景区提升项目,修建火车会车道、游步道等设施,进一步擦亮“嘉阳小火车”金字招牌。 (2)创建“公路+旅游”名片。高标准推进乐山肖坝旅游车站、雷洞坪旅游车站建设,打造集旅游集散中心、乐山美食餐饮、潮流文化市集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商业综合体。试行开通串联乐山站、峨眉站、乐山机场等交通枢纽及全市主要4A级旅游景区的旅游定制专线;联合成都和大峨眉区域3市17县,在机场、高铁站等客运枢纽站场打造“落地自驾、异地还车”的自驾车租赁服务体系;支持运游服务龙头企业,打造“联程运输+吃住游”融合产品,试点开展“行李直挂”“徒手旅行”等增值服务,实现吃住行游“一键预定、一站式服务”;增设高速公路电子导览牌。 (3)提升“水路+旅游”名片。大力推进“夜游三江”提档升级,积极开发大渡河金口大峡谷、沐川沐溪河、夹江青衣江、沙湾铜街子等库区水上旅游,试点开行“百里岷江·古蜀之旅、拜佛之旅、花月之旅”等特色路线,升级改造码头等游客功能区,逐步更新配置一批电动化、具有乐山特色的旅游观光船,开发拓展游轮旅游、水上运动等特色旅游项目。 (4)塑造“交通+文化”名片。加强“血肉筑成的长路”乐西抗战公路、“象征二十世纪人类征服自然的三大奇迹之一”成昆铁路、大渡河水运等具有重要历史意义交通工程的保护利用和精神挖掘,启动建设大渡河水运博物馆,提升改造铁道兵博物馆,完善展示平台,增设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弘扬乐山独特交通文化。 |
(五)探索全要素“交通+文旅”发展新机制。
1.建立交旅项目共投共建机制。积极向上争取政策、资金,加大对交旅融合项目的资金统筹力度,支持交旅融合重大项目建设。探索交通项目与景点、风景区等具有盈利性质的旅游资产捆绑,积极争取政府专项债券、开发银行贷款支持。在不新增隐性债务的前提下,研究整合旅游景区经营收益以及旅游公路沿线的服务区、停车区、驿站等交通附属设施经营收入,灵活运用“交通+综合开发”“高速公路+旅游公路”打捆招商等方式,多渠道筹措建设、养护资金,使交旅融合发展从整体产业收益中获得反哺。探索盘活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配套入股、租用等方式支持旅游公路建设。加强旅游景区开发和旅游公路建设,融资统筹协调机制,以交通带动文旅,以文旅反哺交通。
2.建立交旅信息互通共享机制。探索建立交通、旅游等部门间的信息共享机制,深化同高德地图、百度地图合作,破除游客、景区、路网间的信息屏障,建设一体化交通旅游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启动建设覆盖全市3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主要连接公路的交通监控系统并接入市交通大数据中心开展综合应用,有序推进标识标牌数字化改造,向游客动态推送路况、客流量、限速等旅游交通信息,及时预警和诱导自驾游客合理选择行驶路径,不断提升全域旅游交通的数字化营运能力。推动市域机场、铁路客站、县级以上汽车站等站场内旅游信息服务、标识引导系统等设施电子化改造,动态推送景区客流量等信息,引导公共客运出行游客合理选择旅游线路。挖掘交通旅游大数据在优化客运服务资源、景区客流实时监测及预警调控、特色交旅产品开发等方面的应用价值。
3.建立交旅管理共商共治机制。研究制定全市交旅融合发展总体规划和交通沿线的区域交旅融合产业、旅游线路建设经营实施方案,构建特色鲜明、服务优质的融合发展体系。加强跨部门间执法信息的互联互通,推进旅游交通市场协同监管,实现旅行社、导游、景区景点、包车、班线、汽车租赁、汽修服务等信息查询透明化,有效遏制“黑社、黑团、黑车、黑导”等违法行为,加强旅游市场秩序舆情监测,出台有针对性的整治措施,及时公布违法违规典型案例。实施交旅融合发展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加强交旅融合发展的规划设计、项目建设、经营管理、文化提炼、市场营销等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对公路服务区等管理员、服务员的旅游服务培训力度。健全并完善交旅行业的服务监督机制与评价模式,打造宜居宜游的交旅融合高质量服务网络。
4.建立交旅品牌共塑共创机制。交通与文旅部门共同研究制定交旅品牌推广策略,深化与国内外知名营销机构、媒体、旅游产品供应商及旅游协会等媒介合作,制定针对性旅游营销策略。完善“佛国仙山·乐行嘉州”的视觉符号设计,以统一的形象符号进行后续宣传推广,扩大“佛国仙山·乐行嘉州”品牌影响力。探索研究旅游风景道体系,积极推动旅游风景道建设,打造一批特色突出的旅游风景道示范工程,结合地域特色研究制定旅游风景道建设标准导则。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乐山市大峨眉交旅融合先行示范区暨交通强市试点建设工作专班(以下简称工作专班),要加强对外协调沟通,鼓励多部门协作,定期组织召开会议,共同研究相关重大事项,共同审查,督促指导相关县(市、区)落实责任分工,及时跟踪总结评估建设工作成效,形成市县联动的工作推进机制。
(二)细化任务分工。旅游快进网由市发展改革委、市交通运输局及相关县级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全域慢游网由市交通运输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及相关县级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运游服务由市交通运输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及相关县级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交旅产业由市交通运输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及相关县级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交通+文旅”发展新机制由市发展改革委、市交通运输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及相关县级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其余事项由工作专班统筹推进。
(三)强化要素保障。做好乐山市旅游交通重点建设项目与国家、省部相关政策和规划的衔接,争取国家和省部层面更大的资金支持。积极探索采取基础设施特许经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模式,整合地方优势配套资源,通过交通项目与沿线景区、矿产、土地等资源打捆包装,吸引更多社会资金投入,拓宽融资渠道。强化课题研究经费保障,通过课题研究提前谋划生成一批重点项目,通过品牌创建戴一批“帽子”,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加强与发展改革、文化广电旅游等主管部门的沟通对接,积极争取将更多项目纳入国省重点项目清单,并做好与各级国土空间规划的衔接,充分保障用地需求。
(四)加强督导考核。县(市、区)交通和旅游项目由各县(市、区)政府具体负责实施,市交通运输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加强行业督导,每年初在行动方案中,以工作专班名义下达本年度交通及旅游项目任务;并实行半年报制度和年度考核制度,每年6月、12月底前项目牵头单位及责任单位向工作专班办公室(市交通运输局)提交试点工作总结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试点任务的组织管理、任务实施、成果效果、存在问题等情况。
附件:1.“四向五廊一机场”立体快进网示意图
2.“三环四带十一网”全域慢游网示意图
3.全域旅游大环线示意图
4.大峨眉核心区环线示意图
5.小凉山旅游圈环线示意图
附件1
附件2
附件3
附件4
附件5